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文博答卷 | 社会教育篇

鲜柠檬 弘博网 2021-09-26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的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新的定义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在社会环境和公众文化需求不断更新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也逐渐从对“人”的关注中反思教育的提供方式与价值。


2018年,博物馆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新的融合、新的拓展,产生了很多新的成果,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本期,我们将介绍梳理2018年中国博物馆教育在发展和反思中迈进的点滴,与大家一同回顾总结这一年的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盘点中有哪些遗漏,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01关注儿童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转变, “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成为当代博物馆应当一直思考践行的重要课题。其中,青少年作为博物馆的新观众,博物馆该如何与之连接,二者是怎样的关系,这正是当下博物馆应当去探索的。


展览展示


5月25日,“未来-我来”国际少儿绘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同期举办“博物馆与少儿美术教育”高峰论坛,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少儿美育机构和博物馆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当下及未来,旨在发现和帮助更多的孩子展现艺术天赋,普及少儿美学启蒙教育,提高社会审美基础。



就本次展览而言,无论是场地的级别、展示的规模、细节的设计还是配套的活动,都体现了博物馆对于儿童及其所代表的“新公众”的极大重视,在肯定了儿童创作的同时,对孩子们未来发展的激励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通过展示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启发更多的孩子发现、感受和创造美,并培养他们对于博物馆的认可度、提高参与度,拉近与“新公众”的距离,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此次少儿画展的举办,本身已经是一种进步的尝试与成功的探索。


相关链接

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博物馆教育如何保护少儿的天性

谁的“画语”?博物馆儿童美育的“道”与“术”


面向充满求知欲,又亟待艺术滋养的青少年观众,除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和机会外,对于传统文化的适龄解读和创新表达同样体现着博物馆对于青少年观众的重视与关怀。6月,“1509与谁同坐——吴门画派之青少年教育互动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在该展览中,苏州博物馆进行全新尝试,将原本的艺术盛宴重新包装,利用卡通化的人物形象、沉浸式的展厅设计、任务式的参观引导、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一场轻松愉悦的文化艺术之旅。



研讨共商


如何从不同角度帮助不同年龄层次和基础背景的观众从小培养求知探索的能力以及对博物馆的关注,把握好博物馆身为“第二课堂”的定位和“终身教育”的职能,并利用博物馆这一重要的学习场所对儿童进行研究和合理引导,是国内外教育界必须持续关注且共同探讨的议题。


7月,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儿童博物馆国际战略合作发布会”在京举行,中美博物馆儿童教育专家齐聚,共同探索通过多感官、多媒体体验等方式为儿童提供自主学习场所的可行性发展意见。


同期,“共享·创新:2018‘博物馆儿童教育’论坛”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就博物馆儿童发展理论、早期教育、模型设计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为了让孩子在博物馆内有更高质量的体验,博物馆儿童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去了解孩子早期的教育。在和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博物馆机构内部也需要进行自己的研究。除此之外,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网络也至关重要。各方之间可以通过合作为博物馆儿童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

博物馆与儿童|四维度模型、核心价值……美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在地实践

博物馆与儿童|欧洲视角下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启示

博物馆与儿童|史密森学会如何发展儿童早期教育?


政策支持


青少年从来都是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随着近年来博物馆教育的大热,政策的指导和约束势在必行。


依据《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博物馆规定》,7月,广州市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的博物馆资源学习和体验进行了细致的规范,从政府指导的层面打破了学校想用博物馆资源教学却难以对接以及博物馆想吸引学生观众却不知如何寻找的僵局,以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博物馆教育成果为更多的青少年受众共享。


相关链接

广州:明文规定,为孩子提供更优博物馆活动


02教育合作


多方合作与尝试


馆校合作是当前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重点内容,在馆校合作的同时,需要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热爱博物馆,而不是使参观博物馆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握好馆校合作的程度与内容,是各个博物馆集中进行“非正式”教育的关键所在。对此,各地各馆都从不同角度和层位进行了尝试。

  

5月, “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正式启动,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29家单位将通过联盟为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内容与服务。


  

近年来,出国留学规模的持续增长,使中国生源领跑世界。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部分留学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怀尤为重要。面对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博物馆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又需要担负怎样的责任与使命呢?


7月,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首都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针对14-18岁有高中/本科出国留学规划的在校学生,为孩子们出国带来更多的文化汲取,实现文化自信,让这些孩子在走出国门之前把文化自信融入到内心。



相关链接

留学生行前教育,看博物馆如何护航


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馆校合作,从来都不是只针对中小学生,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对行业需求的主动适应,是当下博物馆和高校应当共同思考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10月,由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北大学共同建设的“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修复学院”日前揭牌成立。学院将充分利用四方共建单位的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资源,创新研究型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文物保护修复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技术人才是博物馆和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而高校博物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体现了教育界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反哺。


1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博物馆学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和期刊的资深专家们聚焦“博物馆与社会服务”和“博物馆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两个主题,结合博物馆一线的工作实际与高校的教学实践,围绕我国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新时期博物馆服务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表达出对博物馆学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相关链接

学术探讨|中国大学要培养怎样的博物馆人?博物馆又该怎样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03形式拓展


在越来越重视博物馆教育的今天,除了在馆内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展览与教育活动之外,在馆外为公众树立参观意识、不断拓展目标群体也成为博物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相对于博物馆的孤军奋战,与专业媒体的跨界合作也显然可以成为博物馆日后传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为解决少年儿童群体认为博物馆内容过于艰涩的问题,新蕾出版社联合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策划了国内第一本面向少年儿童读者的博物馆文化期刊——《奇妙博物馆》。杂志以“文化遗产”为中心,展现历史、地理、建筑、科技、生物、环保、技艺等多元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华文明进行系统诠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真实、具象的缤纷形态,将社会核心价值以通俗、鲜活的生动语言,展现在广大少年儿童面前。



年初,央视少儿频道面向广大青少年播出了一档大型文博系列节目《赢在博物馆》,启发孩子关注家门口的博物馆,用小区域讲述大历史,增加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和自豪感,并通过实现少年儿童与文物、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对于历史、文物以及博物馆的热情。



相关链接

“赢在博物馆”,赢的不仅是博物馆


博物馆界与央视的合作不仅于此。3月,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央视《开讲啦》特别策划“我的幸福生活”系列节目中“开讲”,讲述他“用12年的时间在博物馆里做喜欢的事情”,“希望博物馆有更多公众走进去,也希望青年人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无独有偶,11月,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原处长、博物馆专家梁金生坐客《开讲啦》,讲述了一家五代人的故宫情缘,五代人的文化传承,见证了故宫的文明进化史。



04乱象应对


随着公众对博物馆关注度不断提升,日益丰富的博物馆相关活动逐渐兴起,在大热的同时,由于行业规范的缺失和监管不到位,大量劣质暴利“研学团”的扎堆出现对少年教育发展、其他观众观展体验、以及博物馆品牌形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种种乱象中暴露出不少存在争议的问题,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8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官网发布《社会机构组织博物馆研学旅行应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对种种研学乱象表示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博物馆研学旅行相关标准,丰富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不断提升研学旅行质量。



11月,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要求各经行政部门遴选认证的研学教育基地和机构企业加强研学旅行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确保研学旅行工作规范开展。


同时,国内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博物馆游/研学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从而引导博物馆教育产品的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博物馆如何破解游/研学乱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逐步增长,社会文化环境悄然发生着改变。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如何面对不断转变的观众结构,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如何拓展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可能性?未来,博物馆要走的路还很长……


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公共服务盘点篇,敬请期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编辑:鲜柠檬


往期精彩回顾

2018文博答卷丨焦点事件篇

《国家宝藏》第二季,四川博物院邀你“解码”千年巴蜀文化

2018年末再添一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昨日开馆!

数量5000+的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如何找到自身定位?

通知|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开始申报

2018文博答卷|展览展示篇

征稿|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期待你的来稿

讲座丨博物馆讲座汇总(12.28-1.4)

2018文博答卷 | 博物馆政策法规篇

王舒俐: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讲述怎样的故事?

“希望的艺术”——博物馆如何利用艺术帮助阿片危机家庭

重磅|雒树刚、刘玉珠出席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作重要讲话

地理测绘科学到底多有魅力?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告诉你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霹雳舞表演——最古老藏品的最生动展示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